出身于小米生态链的九号(Ninebot),又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。
近期,九号公司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报告。报告期内,公司营收达到117.4亿元,同比增长76%;利润总额17.2亿元,同比增长136.9%。
从电动平衡车、电动滑板车行业的新锐,到押注电动两轮车、割草机器人等业务延续增长曲线,九号近些年来的经营势头,可以用“高歌猛进”来形容。
华西证券干脆在研报中写道:“公司各项业务星辰大海,远期成长空间广阔。”
数据显示,2024年中国电动两轮车销量约为5000万台,保有量超4亿台。这个千亿市场原本主要由雅迪、爱玛等“性价比”品牌把持,随后小牛、九号等主攻高价格带的选手开始入局。
在这场漫长的突围战中,九号是为数不多跑通了“高端化”路径的样本品牌。它一方面以产品功能和营销攻势占领年轻人群心智,一方面凭借收购“平衡车鼻祖”Segway获取的大量技术积淀,不断开拓和挖深品类护城河。
但同时,九号也要面对市场空间见顶、智能化根基尚不稳定等问题。它的增长故事能讲述到哪一步,既受到行业政策的掣肘,也取决于九号接下来选定的发展方向。
展开剩余85%两轮车领跑,多项业务翻倍增长翻开财报,九号的营收主要由5部分业务贡献:电动两轮车、电动滑板车、全地形车、其他产品,及配件收入。
其中,电动两轮车成为贡献营收和拉动增长的主力。
2025年上半年,九号旗下电动两轮车销售额超过68.2亿元,占据总营收的58%,同比增速达到101.6%。
官网显示,2025年7月,九号旗下电动两轮车在中国市场累计出货量突破800万台。此时距离它达成总出货量700万台的时间节点,仅过去了两个月;距离九号正式进入电动两轮车市场,也只有短短5年。
电动滑板车、电动平衡车,则是九号起家的基本盘。2025年上半年,这两个品类共计贡献了21.8亿元营收。它们的增收效应不如电动两轮车可观,但贵在走势稳健。
最后,全地形车、其他产品和配件,总计带来了27.4亿元收入。其中,“其他产品”的营收高达14.3亿元,增速接近147%。
财报虽未公开这部分产品的明细,但分析师普遍认为,九号近年来投入研发的智能割草机器人,正在进入收获期。
割草机器人大多销往欧美(欧洲和美国的私人花园占全球总量的72%),九号披露的营收数字显示:2025年上半年,九号在境外的营收为44.2亿元,同比增长57%。
概而言之,九号的多个业务板块均出现大幅增长,甚至是翻倍增长。其中,电动两轮车扮演了最重要的“领跑者”角色。这个曾经由雅迪、爱玛等“旧王”占据的市场,被主打高端客群的九号撬出了一道裂缝。
但这一切并非水到渠成。九号在质疑声中进入这个红海市场,更多是“迫于无奈”。
离开小米,拥抱新战场把时间拨回2012年,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对“学霸”师兄弟——高禄峰、王野,创立了一家平衡车公司“鼎力联合”,它成为了九号公司的前身。
在这家公司攻城略地的13年里,有两个相对重要的时间节点。
第一个节点是2015年,刚成立3年的九号背靠小米、红杉、顺为等资本,对平衡车类目“鼻祖”Segway(赛格威)上演“蛇吞象”式收购。九号从此更名为Segway-Ninebot(赛格威-纳恩博),Segway原有的渠道、专利和技术积累,也尽数被九号收入囊中。
第二个节点则是2020年以来,九号从平衡车、滑板车类目逐步过渡到新业务,并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“去小米化”。
这两个节点都和小米有关。九号创立后不久,小米就注意到了平衡车这个“爆款”。在小米联合创始人刘德的招揽下,九号加入了小米生态链,为其代工平衡车和滑板车。
九号CEO、联合创始人王野坦言,小米是个很好的台阶,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流量和供应链话语权。小米的品牌光环也让平衡车得到进一步普及,年销量一度高达60万~70万台。
但由于小米生态链产品的价格特点,九号的利润空间也被大幅压缩。以2019年为例,九号自营业务的毛利率超过40%,而小米相关业务的毛利率仅为15.1%。
同时,九号逐渐触及平衡车、滑板车这两大品类的瓶颈,开发新业务迫在眉睫。
2020年起,九号开始主动降低与小米相关联的销售额占比,并在A股通过发行CDR(中国存托凭证)上市,借助外部资金谋求自主发展之路。
彼时,小米的采购额几乎占到九号总营收的50%以上,“去小米化”难免带来阵痛。九号的平衡车和滑板车销售额逐年下滑,年增速甚至达到-37%,严重拖累了总营收。投资者对其质疑不断,九号的市值从巅峰时的770亿元,一度下跌至不足180亿元。
失去了小米这个大金主,原有品类的增长空间又有限,接下来,九号该去往何方?
九号选定了自己的“新战场”:电动两轮车。
从行业“鲶鱼”,到冠军候选者中国电动两轮车市场,有众多成熟品牌占位。虽然有电动车新国标带动的“置换潮”等利好,但竞争压力依然巨大。
王野曾形容,在新国标问世之前,这一市场“像个烂泥潭,比谁更没有下限”。为了突破雅迪、爱玛、台铃、绿源等品牌的包围圈,九号从一开始就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“消费升级”之路。
产品端,九号坚定押注高端路线。它先是采用顶级供应商的优质配件,打动专业“发烧友”,继而通过加装“无钥解锁”“车辆定位”“远程开机”等智能化功能,渗透普通用户。这在增加产品卖点的同时提升了溢价。数据显示,九号有超过一半的车型售价在4000元以上,高于市场均价1000-2000元。
渠道端,九号变革了原有的价格体系。此前,其他电动两轮车品牌的经销商拥有一定的售价自主权,而九号明码标价,并将线上线下的货盘打通。目前,九号约有50%的流量来自线上,以“线上成交,线下履约”的方式完成销售。
王野总结,九号的逻辑是“不竞争”,其实质是避开对手的优势,争夺差异化市场,“我们如果去跟雅迪(直接)竞争,今天早死了,坟头草三米高了。”
凭借这种“错位竞争”策略,九号成为了电动两轮车行业中一条强有力的“鲶鱼”。2025年上半年,其利润额甚至已经逼近电动两轮车行业“一哥”雅迪。
当然,传统品牌也不会坐以待毙。随着一些基础智能功能成为业界标配,九号的差异化优势正在被削弱;雅迪、爱玛等苦心扩张多年的线下渠道,也暂时不是九号所能抗衡。
数据显示,2024年,中国电动两轮车市场保有量达到4.2亿台,行业总产值超过4000亿元,上下游产业链规模以万亿计算。
中国消费者对“最后一公里”的出行刚需、2024年底落地的“新国标”、东南亚等海外市场的想象空间,都在这条赛道掀起新的增长浪潮。除了上述新老品牌外,永久、凤凰、比亚迪等“跨界”选手也在积极入局。
九号的潜力在于,“高端智能电动车”这一细分赛道还未见顶,高速增长仍然可期;它在平衡车、滑板车、全地形车和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多元化布局,也有助于分散风险,找到自己的第三甚至第四增长曲线。
目前,九号仍在极力运用各项优势,不断突破自身的天花板。正如其愿景“Simply Moving”所陈述的,这句话的官方翻译是“简化人和物的移动”,或者我们也可以套用科幻小说《三体》中的名句,将其改译为:
“前进,前进,不择手段地前进。”
发布于:浙江省盛达优配app-股票配资平台官网平台网址-可靠股票配资公司-实盘交易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